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在不应该存在类星体的地方发现类星体

bjylkjyxgs4周前新闻资讯24
摘要:

天文学家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探测到了起源不明的古老孤独类星体。 它们似乎很少有宇宙邻居,这让人们对它们是如何在130多亿年前首次出现的产生了疑问。

Webb-Space-Telescope-Ancient-Quasar-scaled.jpg

这幅由美国宇航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像显示,一颗古老的类星体(红色圈内)的邻近星系(明亮的圆球)比预期的要少,这挑战了物理学家对第一颗类星体和超大质量黑洞形成过程的理解。 图片来源:Christina Eilers/EIGER 团队

类星体是位于星系中心的一个极其明亮的区域,由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驱动。 当这个黑洞从周围吸入气体和尘埃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类星体成为宇宙中最亮的天体之一。 类星体早在宇宙大爆炸后的几亿年就被探测到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类星体是如何在如此短的宇宙时间内变得如此巨大和明亮的?

科学家们认为,第一批类星体是在原始物质密度过高的区域形成的,这很可能也孕育了附近较小的星系。 然而,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其中一些古老的类星体似乎是孤立存在的,并没有早期宇宙中预期的稠密星系环境。

天文学家们使用NASA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窥探了130多亿年前的时光,研究了五颗已知古老类星体的宇宙环境。 他们发现这些类星体的周围环境(或称"类星体场")有着惊人的变化。 正如所有模型所预测的那样,一些类星体位于非常拥挤的星域中,邻近的星系超过 50 个,而其余的类星体似乎漂泊在空旷的地方,附近只有几个游离的星系。

这些孤独的类星体对物理学家的理解提出了挑战,他们不明白在宇宙中如此之早的时候,这些发光体是如何形成的,而周围又没有大量的物质来源来促进它们的黑洞生长。

Illustration-Quasar-Early-Universe.jpg

类星体是遥远星系的强光中心,由吞噬气体和尘埃的超大质量黑洞驱动,释放出大量能量。 这些天体是宇宙中最亮的一些天体,在数十亿光年的距离内都能看到。 资料来源:NASA、ESA、CSA、Joseph Olmsted(STScI)

"与之前的想法相反,我们发现平均而言,这些类星体并不一定位于早期宇宙中密度最高的区域。 它们中的一些似乎是坐落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助理教授安娜-克里斯蒂娜-艾勒斯(Anna-Christina Eilers)说。"如果这些类星体看起来没有任何养料,就很难解释它们是如何长到这么大的。"

有一种可能性是,这些类星体可能并不像它们看起来的那样孤独,而是被星系所包围,而这些星系被大量的尘埃所笼罩,因此无法被观测到。 埃勒斯和她的同事希望调整他们的观测结果,试图看穿这些宇宙尘埃,从而了解类星体是如何在宇宙早期长得如此之大、如此之快的。

艾勒斯和她的同事在10月17日发表在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一篇论文中报告了他们的发现。 麻省理工学院的合著者包括博士后罗汉-奈杜(Rohan Naidu)和岳明皓;弗朗西斯-弗里德曼物理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卡弗里天体物理学与空间研究所所长罗伯特-西姆科(Robert Simcoe);以及来自莱顿大学、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机构的合作者。

新观测到的五颗类星体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古老的类星体之一。 这些天体的年龄超过130亿年,被认为是在宇宙大爆炸后6亿到7亿年之间形成的。 驱动类星体的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十亿倍,亮度是太阳的一万亿倍。 由于它们的光度极高,每个类星体发出的光都能穿越宇宙的年龄,远到足以到达今天 JWST 的高灵敏度探测器。

埃勒斯说:"我们现在拥有的望远镜可以捕捉到 130 亿年前的光线,而且细节如此丰富,这实在是太惊人了。JWST第一次让我们能够观察这些类星体的环境,它们在哪里长大,它们的邻居是什么样的。"

研究小组分析了 JWST 在 2022 年 8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拍摄的五颗古老类星体的图像。 对每颗类星体的观测都包括多幅"马赛克"图像,即类星体场的局部视图,研究小组将这些图像有效地拼接在一起,以生成每颗类星体周围邻域的完整图像。

该望远镜还测量了每个类星体场中多个波长的光线,研究小组随后对其进行了处理,以确定场中的特定物体是否是来自邻近星系的光线,以及该星系距离亮度更高的中心类星体有多远。

埃勒斯说:"我们发现,这五颗类星体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它们所处的环境看起来非常不同。例如,一个类星体周围有近 50 个星系,而另一个类星体周围只有两个星系。 而这两个类星体的大小、体积、亮度和宇宙时间都是相同的。 这实在令人惊讶。"

挑战标准模型

类星体场的差异给黑洞成长和星系形成的标准图景带来了难题。 根据物理学家对宇宙中第一批天体如何出现的最佳理解,暗物质的宇宙网络应该已经设定了方向。 暗物质是一种尚未知晓的物质形式,除了通过引力之外,它与周围环境没有其他相互作用。

在宇宙大爆炸后不久,早期宇宙被认为形成了暗物质丝,这些暗物质丝就像一条引力道路,吸引着气体和尘埃沿着它的卷须移动。 在这张网过于密集的区域,物质会积聚形成更大质量的天体。 而最亮、质量最大的早期天体,如类星体,会在网的最高密度区域形成,这些区域也会产生更多更小的星系。

"暗物质宇宙网是我们宇宙学模型的一个可靠预测,它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得到详细描述,"论文合著者、莱顿大学研究生埃利亚-皮扎蒂(Elia Pizzati)说。"通过将我们的观测结果与这些模拟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确定类星体在宇宙网络中的位置。"

科学家们估计,类星体必须以极高的吸积率持续增长,才能在天文学家观测到它们的时候,也就是大爆炸后不到10亿年的时候,达到极高的质量和光度。

"我们试图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在宇宙还非常非常年轻的时候,这些十亿太阳质量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艾勒斯说:"它还处于起步阶段。"

研究小组的发现提出的问题可能比答案更多。 这些"孤独"的类星体似乎生活在太空中相对空旷的区域。 如果物理学家的宇宙学模型是正确的,那么这些荒芜的区域就意味着暗物质,或者说酝酿恒星和星系的起始物质非常少。 那么,极其明亮和巨大的类星体是如何形成的呢?

埃勒斯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关于这些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生长的,还有很大一块谜题没有解开。如果周围没有足够的物质让一些类星体能够持续增长,那就意味着它们一定还有其他的增长方式,而我们还没有弄清楚。"

编译自/SciTechDaily

相关文章

革命性生物凝胶拉近了活组织与电子器件之间的距离

革命性生物凝胶拉近了活组织与电子器件之间的距离

摘要:将电子器件与活体组织连接起来的完美材料是柔软、可伸展的,而且与组织本身一样亲水,因此水凝胶是理想的选择。 与此相反,半导体是心脏起搏器、生物传感器和给药装置等生物电子器件的关键材料,具有刚性、脆...

55年前的今天 NASA宇航员在离开月球时证明地球不是平的

55年前的今天 NASA宇航员在离开月球时证明地球不是平的

摘要:55 年前的今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 11 号飞船在月球着陆后,第二天又从月球上拍摄到了一幅非凡的地球图像,继续着他们创造历史的开拓之旅。作为阿波罗 11 号任务的一部分,三名机组人员被...

新研究:这些奇异的吸血鱼有着"令人瞠目结舌"的进化起源

新研究:这些奇异的吸血鱼有着"令人瞠目结舌"的进化起源

摘要:七鳃鳗是仅有的两种无颌脊椎动物之一,对美国中西部的渔业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也帮助科学家了解了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两种关键干细胞的起源。美国西北大学的生物学家已经确定了调控这些干细胞的...

当恐龙挑战科学:一项新研究颠覆了生态理论

当恐龙挑战科学:一项新研究颠覆了生态理论

摘要:当你把恐龙混入其中时,有时你会发现有些规则根本不存在。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和雷丁大学的科学家们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对伯格曼法则提出了质疑。伯格曼法则是19世纪的一项科学原则,它指出同一种类恒温动物...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展示室女座星系团中的矮星系IC 776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展示室女座星系团中的矮星系IC 776

摘要:这张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的一个矮星系IC 776,它的形态非常复杂,包括一个扰动盘和恒星形成区。这张照片是一项研究的一部分,研究重点是矮星系中的X射线源,这对了解星系演化...

神舟十七号乘组已顺利离开空间站 将择机再入返回

神舟十七号乘组已顺利离开空间站 将择机再入返回

摘要: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已成功分离。后续,将在地面指令控制下择机再入返回,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日前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举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